各位金融圈的"吃货"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个重口味话题——循环贷的不良率计算。这就像给银行贷款业务做"胃镜",看看消化系统(风控体系)健不健康。准备好你的计算器和降压药,咱们开始这场数字解剖课!
一、不良率是什么?银行版的"食物中毒指数"
想象你开了家自助餐厅(银行),循环贷就是让顾客(借款人)反复拿菜的会员卡。不良率就是吃霸王餐的人数占比,计算公式简单粗暴:
不良率 = (逾期90天以上贷款 + 核销贷款) ÷ 循环贷总余额 × 100%
举个栗子🌰:某银行循环贷池子有10亿,其中5000万逾期成老赖,2000万已核销,那么:
(5000万+2000万)/10亿×100% = 7%
——相当于每100个顾客里7人吃完抹嘴就跑,后厨要哭晕了!
二、计算中的三大"调料陷阱"(专业术语预警)
1. 时间魔法🕰️:
逾期30天算"关注类",90天才进不良。就像食物变质有个过程,今天馊了的菜(逾期),下周才会被倒进垃圾桶(不良)。
2. 核销的障眼法💸:
银行会把彻底坏掉的贷款(比如借款人破产)从账面上"切掉",但这部分其实该算进不良率。就像把发霉的牛排偷偷扔了,但统计食品安全事故时得算上!
3. 循环的迷惑性🌀:
客户A本月还清旧债又借新债,看似良好,但可能用新贷款还旧利息(以贷养贷)。这就像用新鲜食材盖住腐肉,需要穿透式监测。
三、实战案例分析:当算法遇见老油条
场景:某城商行的信用卡循环贷产品
- 总余额:20亿元
- 逾期90天+:8000万元
- 当月核销:3000万元
- 当月新增放款:5亿元(其中1亿用于偿还旧账)
花式计算表演:
1. 基础版不良率:(8000万+3000万)/20亿=5.5%
2. 穿透版不良率:把以贷养贷的1亿视为潜在不良→分母用19亿,(8000万+3000万+1亿)/19亿≈11%!
——看,像不像健身房的体脂秤和医院CT的区别?
四、风控大佬的防暴食秘籍(专业建议)
1. 动态监测工具🔍:
用迁徙率模型跟踪贷款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堕落轨迹",就像给客户装个饮食记录APP。
2. 行业对比法📊:
零售循环贷不良率超过4%、对公超过2%就要亮红灯。参考2023年银保监数据,信用卡循环贷平均不良率4.7%,你家的超标了吗?
3. 压力测试🌪️:
模拟经济危机时失业率飙升的场景,比如假设30%客户收入减半,你的不良率会炸到多少?(友情提示:计算结果可能需要速效救心丸)
五、灵魂:不良率不是数学题而是警报器
记住这个比喻:计算不良率不是做小学除法,而是给银行贷款业务做心电图。当数字异常时,可能是这些信号:
- 🚩风控审批太松(什么人都给发会员卡)
- 🚩资金用途失控(客户拿贷款去赌球了)
- 🚩经济环境恶化(突然全城降薪)
下次听到"我行循环贷不良率保持行业较低水平",请自动翻译:"我们的餐厅目前吃霸王餐的比隔壁少!" (但别忘了问——您核销了多少?迁徙率多少?)
*注:本文提及的计算方式参照《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实际应用请搭配咖啡和财务团队食用更佳。*
TAG:循环贷如何计算不良率,循环贷贷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循环贷的风险,循环贷征信不好了怎么办,循环贷款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