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运营资金状况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营抵押贷款本应是企业在面临资金周转难题时的重要融资手段,然而现实中却常常陷入“循环贷不出来”的困境,这不仅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也折射出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不可或缺且持续不断,无论是扩大生产规模、升级设备技术,还是应对突发的市场波动,充足的资金支持都是关键所在,经营抵押贷款,凭借其以企业资产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的特性,理论上为企业提供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融资途径,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的资产价值给予相应额度的贷款,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并支付利息,既满足了自身资金需求,又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有抵押保障的投资渠道,看似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循环贷作为一种更为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旨在企业在偿还一定贷款本金后,无需重新经历繁琐的审批流程即可继续获得贷款,以维持资金链的连贯性。“经营抵押贷循环贷不出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从企业自身层面来看,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不佳是导致这一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企业在申请经营抵押贷款时,虽然拥有一定价值的抵押物,但由于日常运营中成本控制不当、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盈利能力低下,现金流紧张,当需要偿还贷款本金以获取下一轮循环贷时,往往因资金缺口无法按时足额还款,从而打破了循环贷的正常运转机制,某传统制造业企业,由于未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库存积压严重,大量资金被占用,尽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但在申请循环贷时,因前期贷款逾期未还,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不再为其发放新的贷款,使企业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而言,风险把控的严格性与业务考核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循环贷难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原因,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回收,会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抵押物价值等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普遍降低,对于经营抵押贷款的审核标准更加严苛,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任何可能影响还款能力的风险因素,如行业竞争加剧、政策调整影响等,金融机构往往会暂停或拒绝发放循环贷,金融机构内部的业绩考核指标通常与贷款发放量、不良贷款率等紧密挂钩,在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的双重压力下,一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经营抵押贷款循环贷业务时,可能会过于谨慎,即使企业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恶化,也可能因担心潜在的风险而不愿意为企业继续提供循环贷支持,某中小企业主反映,其所在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抵押物价值充足,但在申请循环贷时,银行突然提出需要补充大量额外的财务资料和担保措施,经过数月的沟通协调仍未能获得贷款,最终错失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拓展机会,企业发展步伐被迫放缓。

金融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经营抵押贷循环贷难的问题,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会导致利率、汇率等金融要素发生变化,增加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同时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还款压力增大,循环贷的获取难度也随之提高,而在政策法规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政策存在一定的门槛限制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些针对经营抵押贷款的优惠政策往往侧重于大型国有企业或特定行业的企业,广大中小微企业能够实际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有限,在抵押物的评估、登记、处置等环节,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在处理抵押物时面临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法律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循环贷业务的开展效率和积极性。

面对经营抵押贷循环贷不出来的困境,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都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对于企业来说,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是根本出路,企业应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注重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能过度依赖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方式,除了经营抵押贷款外,还可以考虑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等多种融资手段相结合,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程度,提高融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仅获得了充裕的发展资金,还在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方面得到了专业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和价值提升。

金融机构则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经营抵押贷款循环贷的业务模式和审批流程,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和抵押物价值,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行业前景、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等因素,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后续服务,及时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某银行推出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工厂”模式,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审批流程和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大大提高了经营抵押贷款循环贷的发放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企业经营抵押贷款循环贷业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降低政策门槛,简化办事流程,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抵押物的评估、登记、处置等相关法规制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为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或者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活动,促进双方的信息沟通和合作交流。

经营抵押贷循环贷不出来的问题是一个涉及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性问题,只有各方协同努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金融机构优化服务与管理,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才能有效破解这一困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